浙大学子探访非遗传承人 探索美丽石柱

发布时间: 2016-07-26 21:57:18 浏览次数:

  弘扬非遗文化,探索美丽石柱。今(25)日,记者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获悉,自20日起,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学子来到石柱县,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活动。大学生们在体验石柱风土人情的同时,还寻访了当地“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婚俗”、“玩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

  依山傍水

  吊脚楼展民族智慧作为土家族世代栖息的场所,吊脚楼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建造完全依靠椽垣巧妙穿插,不曾使用一颗螺丝。

  吊脚楼大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上层则是生活区,供人住行。可以说土家族吊脚楼带有鲜明的民族物质文化标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体现了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石柱县仅剩两位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之一的刘成柏,一方面肯定了政府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吊脚楼现状的担忧,“维护传统吊脚楼费时费力,传承人们仅凭这门手艺尚无法维持日常生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技艺的传承。”

  欢歌乐舞

  土家婚俗显民族韵味远处,合着喧嚣的鼓点,喜气的婚轿伴随轿夫扭动在空中轻快地摇摆。身着艳服的媒婆手持长烟杆,不时候地叫喊着讨喜的祝福语……土家婚俗根植于每一户土家族人生活中。

  对歌、抛绣球、认亲、订亲、合八字、娶亲,土家婚嫁有着繁杂的流程。其中娶亲是最为精彩的部分,极富土家风情,需经过“哭嫁”,“迎亲”,“发亲”等多项仪式,在近四十多分钟的喜庆演出中,土家族传统婚俗得到原汁原味地展示。

  “土家婚俗”非遗传承人秦文洲老先生,讲述了其创作的“轿夫号子”,以哭嫁为主体,融合了“土家婚俗”,“啰儿调”,“斗啰”和“断头锣鼓”等多项民间技艺,堪称传统民俗创新的典范。

  嬉笑怒骂

  耍“玩牛”耍出美好希冀穿上牛服道具,领唱者用语言示意,“牛”便随着唱腔和锣鼓节奏的变化不停舞动。这就是“玩牛”。牛身的夸张舞动,旁人打俏的帮腔,“玩牛”现场不禁让捧腹开怀。朴实地唱词音调唱出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将旧时艰辛生活劳作的场景原原本本的还原。

  “玩牛”是一种流传于石柱民间的传统舞蹈。已近花甲的传承人余长英介绍,将牛的日常习性一一记录并改编为舞蹈融入到玩牛之中便是她的日常工作,从牛道具的制作到玩牛技艺的传承,她几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据了解,“玩牛”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继“土家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第三个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据石柱文化委相关人士介绍,源于民众、惠于民众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色。作为土家族自治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文化发展的助推剂,不失为上上之策。二者相辅相成,既可以维护文化的传承性,也可以扶持当地的旅游及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据悉,浙江大学材料学院调研团一行七人,已结束为期5天的“寻踪‘一带一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日返程。


长按关注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自由行!
当前位置:民俗文化首页 > 旅游资讯 > 民俗文化 > 正文

浙大学子探访非遗传承人 探索美丽石柱

发布时间: 2016-07-26 21:57:18   作者:欧武夷 余远   来源: 华龙网   浏览次数:
摘要: 浙江大学材料学院调研团一行七人,寻踪‘一带一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活动。

  弘扬非遗文化,探索美丽石柱。今(25)日,记者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获悉,自20日起,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学子来到石柱县,开展为期5天的“三下乡”活动。大学生们在体验石柱风土人情的同时,还寻访了当地“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婚俗”、“玩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

  依山傍水

  吊脚楼展民族智慧作为土家族世代栖息的场所,吊脚楼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建造完全依靠椽垣巧妙穿插,不曾使用一颗螺丝。

  吊脚楼大致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用来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上层则是生活区,供人住行。可以说土家族吊脚楼带有鲜明的民族物质文化标识,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也体现了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石柱县仅剩两位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之一的刘成柏,一方面肯定了政府在非遗文化保护方面的努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吊脚楼现状的担忧,“维护传统吊脚楼费时费力,传承人们仅凭这门手艺尚无法维持日常生计,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技艺的传承。”

  欢歌乐舞

  土家婚俗显民族韵味远处,合着喧嚣的鼓点,喜气的婚轿伴随轿夫扭动在空中轻快地摇摆。身着艳服的媒婆手持长烟杆,不时候地叫喊着讨喜的祝福语……土家婚俗根植于每一户土家族人生活中。

  对歌、抛绣球、认亲、订亲、合八字、娶亲,土家婚嫁有着繁杂的流程。其中娶亲是最为精彩的部分,极富土家风情,需经过“哭嫁”,“迎亲”,“发亲”等多项仪式,在近四十多分钟的喜庆演出中,土家族传统婚俗得到原汁原味地展示。

  “土家婚俗”非遗传承人秦文洲老先生,讲述了其创作的“轿夫号子”,以哭嫁为主体,融合了“土家婚俗”,“啰儿调”,“斗啰”和“断头锣鼓”等多项民间技艺,堪称传统民俗创新的典范。

  嬉笑怒骂

  耍“玩牛”耍出美好希冀穿上牛服道具,领唱者用语言示意,“牛”便随着唱腔和锣鼓节奏的变化不停舞动。这就是“玩牛”。牛身的夸张舞动,旁人打俏的帮腔,“玩牛”现场不禁让捧腹开怀。朴实地唱词音调唱出了土家人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也将旧时艰辛生活劳作的场景原原本本的还原。

  “玩牛”是一种流传于石柱民间的传统舞蹈。已近花甲的传承人余长英介绍,将牛的日常习性一一记录并改编为舞蹈融入到玩牛之中便是她的日常工作,从牛道具的制作到玩牛技艺的传承,她几乎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据了解,“玩牛”已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是继“土家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第三个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据石柱文化委相关人士介绍,源于民众、惠于民众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色。作为土家族自治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文化发展的助推剂,不失为上上之策。二者相辅相成,既可以维护文化的传承性,也可以扶持当地的旅游及文化产业经济发展。

  据悉,浙江大学材料学院调研团一行七人,已结束为期5天的“寻踪‘一带一路’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日返程。


网站备案:渝ICP备16000926号-1  联系电话:023-86555782 86561505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210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Copyright © 2015-2016 重庆恋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