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红岩 重庆红色胜迹

发布时间: 2016-09-01 21:47:25 浏览次数:

  穿过滚滚硝烟,英烈们为民族独立而献身,那些看上去朴素的老建筑,它故事、它精神都与那个伟大的时代相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见证了中国重大革命历史轨迹的红色胜迹。  

  黄桷树和草房

  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和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参观的人们,在下了旅游车后往该旧址步行的途中,一路缓坡,走过“大有农场”的牌坊大门,迎面一棵高大的黄桷树立在前面的三岔路口上。只见这棵黄桷树双人合抱,郁郁葱葱,华亭若盖。如遇山城夏季,骄阳似火,参观过往的乘客们都要在这棵黄桷树下歇歇脚,乘乘凉。

  到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的小路在这株黄桷树前一分为二,右边的一条向上通往办事处大楼,左边的一条向下通往抗战时期由国民党创办的国民参政会大楼。这株黄桷树,在抗战八年陪都重庆如磐雾压的白色恐怖中,就成为外界人士寻访红岩的重要路标。

  抗战期间,常有南方局所属各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前来红岩汇报请示工作,亦有不少社会各界人士往访红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办事处迁红岩初期,就有进步剧人陈波儿一行前往红岩误入国民参政会大楼,幸有“大有农场”主人饶国模及时接回之虞。为了不让各方面寻访红岩的人士走错路,饶国模便专门安排了农场内的一位黄大娘在这棵黄桷树下摆了一个香烟茶水摊,遇有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人问路,就往上指。从此,再没有到办事处的人误入参政会大楼了。1946年春,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和南方局、办事处以及《新华日报》几十位同志,在这棵大树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这棵树是红岩斗争历史的见证,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它仍然根深叶茂地屹立在这里,微风徐拂,树叶婆娑,像是在对游人们讲述着它当年所看到的一切。

  走过黄桷树,小路的右边有一栋占地约40平方米的草房。这间草房原是饶国模“大有农场”员工栖身的场所。1939年5月3、4两日,日本飞机肆虐重庆,城内市区一片火海,南方局和办事处城内驻地均被炸毁。迫不得已,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偕夫人何莲芝等人来红岩躲避空袭,饶国模就安排董必武一家在此草房就住,直至办事处大楼落成之日。后来,南方局又借用此草房举办过几期党员训练班,周恩来、董必武、博古、凯丰等南方局负责人都曾在这间草房里给参加党员训练班的同志上过课,作过形势报告。当年,草房前的这块小平地,还是南方局和办事处同志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篮球场”哩。

  这栋草房是根据原样于1993年重建的。

  红岩樱花园

  红岩樱花园位于红岩礼堂与红岩托儿所之间的山坡上,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米。此园建于1979年。园内樱花系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为表达中日友好、缅怀周恩来总理而赠给邓颖超同志的日本名贵山樱。邓颖超将这批日本樱花分别转送给重庆红岩和南京梅园等几处周恩来生前曾长期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嘱托这些纪念馆好好种植,红岩革命纪念馆分得78株。197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这里开山改土,无偿劳动,建成了这座红岩樱花园。

  经过二十余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红岩樱花园早已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每年仲夏,园内樱花怒放,红白相间,花团锦簇,远望就如一片绿海中的绯云,煞是好看。园内石板小路曲径通幽辅之以近旁的盆景园和桃花园。游人或观赏樱花,或拍照摄像,徜徉园内,追思红岩精神,缅怀中日友好的缔造者周恩来,置身这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之中,寓教于游,趣味无穷。红岩樱花园的景致,使红岩这块革命圣地更加绚丽多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来红岩参观和瞻仰。

  “红岩樱花园”五个大字由廖承志题写并作题记简述园内樱花来历,用黑色大理石镌刻镏金,镶嵌在园中石壁之上。

  红岩公墓

  在红岩山沟的深处,这里两山环抱,满目青翠,四季常绿,十分幽静。一条山溪将大山一分为二,一边向左伸向市中心,一边向北伸向嘉陵江。在伸向嘉陵江这支山脉的山脚下,有一块人工挖掘出来的、约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平坝。平坝中央的石基地上,安放着一个用汉白玉雕凿成的圆形花环,平坝后面是一扇约七、八米长的弧形红色石壁,上面镌刻着这座公墓的由来和墓中安葬人员的姓名和简历。整座墓体座西向东,望出去十分开阔。花环后面俯卧着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墓室,墓室正面的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着四个大字:红岩公墓(陆定一题)。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南方局、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在重庆八年多的艰苦历程中,先后有十余位同志和家属不幸逝世。其中有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有原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和周恩来的英文秘书李少石等同志。当时均安葬于小龙坎伏园寺饶国模划出的一块墓地里。1958年,周恩来派童小鹏回重庆,取出这些同志的遗骨火化,就近树碑集体深葬。后因20世纪70年代襄渝铁路工程引起的地貌变化,使该深葬处逐渐成为水田,所树石碑几乎淹没。为此,198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骨灰集体移往红岩,建造红岩公墓以安葬之。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托儿所

  在办事处大楼西侧大约六、七十米远的山坡上,有一座以前四川农村样式的土墙穿逗平房,该房座北朝南,面对深沟和高山,房前有用石头垒起来的一块小平坝,连堂屋及两边厢房,共有房屋五间,建筑面积127平方米。这里原来是饶国模“大有农场”工人的住房。从1942年开始,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托儿所就设在这里。

  这个托儿所是在邓颖超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为了让南方局的办事处有了小孩的同志能安心工作,为了使下一代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1942年初,邓颖超指示南方局工作人员管平、张德碧等同志在这里先办起了“托儿互助组”,以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托儿所。先后进过这个托儿所的红岩儿童有数十个,他们是:“小火车”、“小飞机”(许涤新之子)、“小乐天”、“小乐妹”(荣高棠之子)、“鸡蛋”(陈家康之子)、“光光”(申光之子)、“灯泡”(蔡书彬之子)、“贝贝”(刘澄清之女)、“小罗斯福”(童小鹏之子)、“小邱吉尔”(石西民之女)、“山坡”(华岗之女)、“大鱼”、“二鱼”(于江震之子)、“金鱼”(罗清之女)、“小虎”(龙飞虎之子)、“方块”(赖祖烈之子)、“顽固”(康一民之子)等。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同志在工作之余常来这里看望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顽耍。邓颖超喜欢“小乐天”,便自称为“大乐天”,周恩来则戏称自己是“赛乐天”。并作打油诗《题双乐天图》一首:大乐天抱小乐天,嘻嘻哈哈乐一天。一天不见小乐天,一天想煞大乐天。这首《题双乐天图》连同邓颖超怀抱“小乐天”的照片,后来被刊用在南方局和办事处办的“红园”墙报上,在红岩传诵一时。


长按关注
您好,欢迎来到重庆自由行!
当前位置:红色游首页 > 重庆攻略 > 红色游 > 正文

不朽的红岩 重庆红色胜迹

发布时间: 2016-09-01 21:47:25   作者:佚名   来源: 红岩   浏览次数:
摘要: 穿过滚滚硝烟,英烈们为民族独立而献身,那些看上去朴素的老建筑,它故事、它精神都与那个伟大的时代相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见证了中国重大革命历史轨迹的红色胜迹。

  穿过滚滚硝烟,英烈们为民族独立而献身,那些看上去朴素的老建筑,它故事、它精神都与那个伟大的时代相连,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见证了中国重大革命历史轨迹的红色胜迹。  

  黄桷树和草房

  到红岩革命纪念馆和原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旧址参观的人们,在下了旅游车后往该旧址步行的途中,一路缓坡,走过“大有农场”的牌坊大门,迎面一棵高大的黄桷树立在前面的三岔路口上。只见这棵黄桷树双人合抱,郁郁葱葱,华亭若盖。如遇山城夏季,骄阳似火,参观过往的乘客们都要在这棵黄桷树下歇歇脚,乘乘凉。

  到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的小路在这株黄桷树前一分为二,右边的一条向上通往办事处大楼,左边的一条向下通往抗战时期由国民党创办的国民参政会大楼。这株黄桷树,在抗战八年陪都重庆如磐雾压的白色恐怖中,就成为外界人士寻访红岩的重要路标。

  抗战期间,常有南方局所属各地方党组织负责人前来红岩汇报请示工作,亦有不少社会各界人士往访红岩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办事处迁红岩初期,就有进步剧人陈波儿一行前往红岩误入国民参政会大楼,幸有“大有农场”主人饶国模及时接回之虞。为了不让各方面寻访红岩的人士走错路,饶国模便专门安排了农场内的一位黄大娘在这棵黄桷树下摆了一个香烟茶水摊,遇有到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人问路,就往上指。从此,再没有到办事处的人误入参政会大楼了。1946年春,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和南方局、办事处以及《新华日报》几十位同志,在这棵大树下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这棵树是红岩斗争历史的见证,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过去了,它仍然根深叶茂地屹立在这里,微风徐拂,树叶婆娑,像是在对游人们讲述着它当年所看到的一切。

  走过黄桷树,小路的右边有一栋占地约40平方米的草房。这间草房原是饶国模“大有农场”员工栖身的场所。1939年5月3、4两日,日本飞机肆虐重庆,城内市区一片火海,南方局和办事处城内驻地均被炸毁。迫不得已,南方局负责人董必武偕夫人何莲芝等人来红岩躲避空袭,饶国模就安排董必武一家在此草房就住,直至办事处大楼落成之日。后来,南方局又借用此草房举办过几期党员训练班,周恩来、董必武、博古、凯丰等南方局负责人都曾在这间草房里给参加党员训练班的同志上过课,作过形势报告。当年,草房前的这块小平地,还是南方局和办事处同志们进行体育活动的“篮球场”哩。

  这栋草房是根据原样于1993年重建的。

  红岩樱花园

  红岩樱花园位于红岩礼堂与红岩托儿所之间的山坡上,占地面积三千余平方米。此园建于1979年。园内樱花系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为表达中日友好、缅怀周恩来总理而赠给邓颖超同志的日本名贵山樱。邓颖超将这批日本樱花分别转送给重庆红岩和南京梅园等几处周恩来生前曾长期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嘱托这些纪念馆好好种植,红岩革命纪念馆分得78株。1979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在这里开山改土,无偿劳动,建成了这座红岩樱花园。

  经过二十余年的精心管理和培育,红岩樱花园早已枝繁叶茂,蔚然成林。每年仲夏,园内樱花怒放,红白相间,花团锦簇,远望就如一片绿海中的绯云,煞是好看。园内石板小路曲径通幽辅之以近旁的盆景园和桃花园。游人或观赏樱花,或拍照摄像,徜徉园内,追思红岩精神,缅怀中日友好的缔造者周恩来,置身这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之中,寓教于游,趣味无穷。红岩樱花园的景致,使红岩这块革命圣地更加绚丽多彩,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来红岩参观和瞻仰。

  “红岩樱花园”五个大字由廖承志题写并作题记简述园内樱花来历,用黑色大理石镌刻镏金,镶嵌在园中石壁之上。

  红岩公墓

  在红岩山沟的深处,这里两山环抱,满目青翠,四季常绿,十分幽静。一条山溪将大山一分为二,一边向左伸向市中心,一边向北伸向嘉陵江。在伸向嘉陵江这支山脉的山脚下,有一块人工挖掘出来的、约三、四十平方米的小平坝。平坝中央的石基地上,安放着一个用汉白玉雕凿成的圆形花环,平坝后面是一扇约七、八米长的弧形红色石壁,上面镌刻着这座公墓的由来和墓中安葬人员的姓名和简历。整座墓体座西向东,望出去十分开阔。花环后面俯卧着一座用汉白玉大理石砌成的墓室,墓室正面的汉白玉大理石上镌刻着四个大字:红岩公墓(陆定一题)。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南方局、办事处和《新华日报》在重庆八年多的艰苦历程中,先后有十余位同志和家属不幸逝世。其中有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有原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和周恩来的英文秘书李少石等同志。当时均安葬于小龙坎伏园寺饶国模划出的一块墓地里。1958年,周恩来派童小鹏回重庆,取出这些同志的遗骨火化,就近树碑集体深葬。后因20世纪70年代襄渝铁路工程引起的地貌变化,使该深葬处逐渐成为水田,所树石碑几乎淹没。为此,198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其骨灰集体移往红岩,建造红岩公墓以安葬之。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红岩托儿所

  在办事处大楼西侧大约六、七十米远的山坡上,有一座以前四川农村样式的土墙穿逗平房,该房座北朝南,面对深沟和高山,房前有用石头垒起来的一块小平坝,连堂屋及两边厢房,共有房屋五间,建筑面积127平方米。这里原来是饶国模“大有农场”工人的住房。从1942年开始,南方局和办事处的托儿所就设在这里。

  这个托儿所是在邓颖超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建立起来的。为了让南方局的办事处有了小孩的同志能安心工作,为了使下一代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健康的成长,1942年初,邓颖超指示南方局工作人员管平、张德碧等同志在这里先办起了“托儿互助组”,以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托儿所。先后进过这个托儿所的红岩儿童有数十个,他们是:“小火车”、“小飞机”(许涤新之子)、“小乐天”、“小乐妹”(荣高棠之子)、“鸡蛋”(陈家康之子)、“光光”(申光之子)、“灯泡”(蔡书彬之子)、“贝贝”(刘澄清之女)、“小罗斯福”(童小鹏之子)、“小邱吉尔”(石西民之女)、“山坡”(华岗之女)、“大鱼”、“二鱼”(于江震之子)、“金鱼”(罗清之女)、“小虎”(龙飞虎之子)、“方块”(赖祖烈之子)、“顽固”(康一民之子)等。周恩来和邓颖超等同志在工作之余常来这里看望孩子们,和孩子们一起顽耍。邓颖超喜欢“小乐天”,便自称为“大乐天”,周恩来则戏称自己是“赛乐天”。并作打油诗《题双乐天图》一首:大乐天抱小乐天,嘻嘻哈哈乐一天。一天不见小乐天,一天想煞大乐天。这首《题双乐天图》连同邓颖超怀抱“小乐天”的照片,后来被刊用在南方局和办事处办的“红园”墙报上,在红岩传诵一时。


网站备案:渝ICP备16000926号-1  联系电话:023-86555782 86561505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000210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Powered by Copyright © 2015-2016 重庆恋远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